學歷與學位到底哪個更重要?
學歷與學位到底哪個更加重要呢?學歷提升日漸走進在職人員的眼中,很多報考人員因為只有學位證沒有學歷證望而卻步,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學歷和學位到底哪個更重要以及他們各自有什么含義。
學位是標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達到規定標準的學術稱號。我國學位分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博士后”不是學位,而是指獲準進入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博士學位獲得者。
學歷是指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科學文化教育和技能訓練的學習經歷。
根據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學歷教育包括以下形式:小學、初中、高中、專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從上面定義可以清晰地看出,代表受教育程度和學術水平的是學位證書,而不是學歷,學歷只是代表學習經歷,并不能代表學有所成。社會上很多人的理解都弄反了。
如果你明白上面兩者的區別,那么你也能理解為什么有些人研究生畢業了,但是沒拿到學位證,也就不能稱其為碩士研究生,他只是研究生而非碩士。以及為什么即便你已經研究生畢業,但是沒有碩士學位證書,還是不能考博士。因為學士、碩士和博士是一個系統的,研究生是和小學、初中、高中、專科、本科一個系統的。
一個系統的代表什么?
也就是說,你要像爬樓梯一樣,一級一級爬。在小學初高中你可以跳級,但是在學位系統里面,你只有拿到碩士,才能考博士。
很多人會把研究生和博士搞混,它們是不同的兩個系統!要考博士,要且只要碩士學位,和你是不是研究生畢業沒關系!也就是說,你只要有碩士學位證書,就可以考博士!
從學歷來源看,學歷并非我國的發明,而是沿襲了前蘇聯的雙證制,為了政治需要,硬性拆分了學位和學歷。蘇聯解體后,全世界只有中國和俄羅斯以及朝鮮三個國家的學生,畢業后需要拿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其他國家的本科以上學府頒發的只有學位證,也就是單證制。無論是英國的牛津、劍橋大學還是美國的哈佛、斯坦福大學,畢業了都只有學位證,也只認學位證。也就是,在國外,除了俄羅斯,朝鮮,其他國家都只認學位證書。考慮到和國際接軌的問題,以及糾正社會對“學位”的偏見,才逐漸發展在職研究生,專門鋪出通道給在職人員獲得碩士學位證書,這才發展出同等學力申碩。
同等學力申碩的學習內容就是全日制研究生的濃縮版,畢業拿到學位證并不影響日后的考公和繼續深造。